从前,制定历法并掌控时间是统治者的专权事项。在日本,天皇和朝廷长期掌管历法,并采用从大陆引入的历法。在当时,科学还不如现在发达,选择仪式的日期往往取决于吉日与凶日,因此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。其中,日食和月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,甚至会被禁止外出。因此,准确预测日食和月食成为了极其重要的政治决策事项。此外,由于天命思想的影响,日食和月食被视为地上错误行为的天警,因此提前预测这些现象尤为关键。
江户时代初期,日本使用的历法是800年前从中国引入的宣明历。这是唐代贞观年间制定的历法。为什么这么古老的历法会被长期使用呢?简单来说,是因为之后制定的新历法并没有被引入。虽然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,这里就不赘述了,但正因为使用的是古老的历法,导致日食和月食的预测常常不准确。因此,各个地区有时会使用独自的历法,这种分散的历法有时还会引发重大的政治问题。
于是,出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是会津松平藩主保科正之。他是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之子,三代将军家光的异母弟,实为一位权力人物。他为了维护江户幕府的威信,成立了改历项目团队。而被选中的人就是渋川春海。这位渋川春海原本是幕府的围棋棋士,并且以对天文学的极度热爱而闻名,保科正之因此将他大力提拔。
渋川春海
宽永16年(1639年)闰11月3日~正德5年(1715年)10月6日
渋川春海深入研究历法,最终发现了元朝时期制定的历法“受时历”。他比较了宣明历和后来制定的受时历,来判断哪一个更为准确。通过对日食和月食的预测进行比较,结果显示,宣明历在6次预测中成功了3次,而受时历在6次中命中了5次。尽管受时历的准确率较高,但由于没有完全准确预测所有现象,最终受时历的采用被搁置了。经过8年的努力,渋川的改历计划被迫归零。
然而,渋川春海并未因此放弃。他身为当时的棋士,享有国际化的身份,与大名、旗本、公家等人有广泛交流,并且可以自由往返于各地。借助这一人脉,他成功获取了一本原本无法得到的海外书籍《天经惑问》(由耶稣会传教士等带来的内容在中国汇编而成)。
天经惑问
出自:https://www.ohya-shobo.com/catalog_list_scope.php?print_id=12256
此外,渋川春海亲自制作了浑天仪和高达8尺的圭表(用于精确测量太阳影长的装置),并持续进行观测。
浑天仪
出自:https://www.sendai-c.ed.jp/~bunkazai/shiteidb/c02120.html
圭表
出自:https://eco.mtk.nao.ac.jp/koyomi/wiki/B7BDC9BDB5B7.html
通过使用这台圭表,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测量影子的长度,春海得以准确了解一年的太阳周期,并尝试验证受时历的记述。接着,他结合《天经惑问》中西方的天文学,与受时历进行比较,发现了一段关键的文字:
「盈缩之界非在二至之,乃在二至之后六度。」
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盈缩指的是太阳运行速度时快时慢的现象,其界限并不在冬至和夏至,而是在这之后的六度。”换句话说,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,当地球靠近太阳时,公转速度加快,远离太阳时则减慢。受时历制定时,公转速度最快的是冬至,最慢的是夏至。然而,经过400年的时间,这个点偏移了6度,这也是受时历在日食和月食预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之一。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受到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影响而发生偏移,这正是造成6度差异的原因。
此外,春海还获得了当时最先进的世界地图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。通过这张地图,他得知了受时历制定时的北京(元朝的首都)与京都的经度差异,从而理解了为何中国与日本在日食和月食的预测上会出现误差。
坤舆万国全图
出自:
https://ja.m.wikipedia.org/wiki/%E3%83%95%E3%82%A1%E3%82%A4%E3%83%AB:Kunyu_Wanguo_Quantu_%28%E5
于是,他得出了以下结论:
「古今的天体并非相同,地球四方的天地也有所不同。应根据时间和地点来思考观测结果。」
这可以说是他接近了天体的真理。
渋川春海全身心投入,致力于为日本制定合适的新历法,最终完成了大和历,并于天和3年(1683年)1月6日向幕府上呈。这一历法得到了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承认,改历计划被送至朝廷,等待朝廷的批准。当时春海45岁。
经过一番波折(详细内容略过),次年天和4年(1684年)10月29日,霊元天皇下旨,改历为贞享历(霊元天皇确定的年号),取代大和历。
在没有精密观测仪器和计算机的时代,渋川春海通过细致的观测和文献调查,最终制定出适合日本的历法。之后,春海被任命为幕府设立的天文方的负责人,直到77岁去世为止,他一直专注于历法研究和天体观测。
注:本专栏摘自2023年12月27日播出的NHK BS节目《英雄的选择:洞察天理!渋川春海的改历挑战》。